会风文风体现作风,改会风变文风体现转作风。会风严文风好则作风正,作风正则事业兴。
开会是谋事干事的“桩基”。把会开好了,可以发现问题,找到解决的方法,赢得破解问题的信心;把会开好了,可以校正发展的偏差,消弭分歧,取得共识;把会开好了,可以提高效率,鼓足干劲,推动企业快速前进。
我们倡导的是开有用的会,高效的会。会开好了,可以提高认识、统一思想,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和矛盾;我们推崇的是短小精悍、一针见血的发言。但是,我们现在所开的会议效率效果如何,会风文风有没有问题,恐怕每一位经常参加会议的同志心里都有数。问题肯定有,只是大家心照不宣。当然多数会议是有质量有效果的,多数领导干部的会风是很正的,不然我们的事业怎能发展到今天。那么,我们的会风还存在哪些问题呢?比如说,领导口干舌燥地讲思路,摆问题,指方向,提要求,目的就是引导大家想办法,找方案,共同解决问题。可是有的人就是提不出问题,想不出办法;有的不讲实话,哼哼哈哈,回避矛盾,空话套话多;有的虽然发了言,但不得要领;有的参加会议点个卯就脚底抹油,溜了;有的甚至当面不说,背后议论。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少数,但它是一种惯常和定势,是一种“文化积淀”,深植于“会风”之中。
文风也是如此。一些领导和干部只会写“铁路体”“党八股”,每次都是那几点,没有新内容。常说的老话多,正确的套话多,严谨的废话多。有的只会照搬照抄,缺少主见和观点;有的甚至鹦鹉学舌,一把手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讲。这些不良文风的存在,侵蚀了领导权威,影响了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,更助长了思想懒惰、不思进取的不良倾向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里说,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说的是只有把问题当问题,才不会出问题。只有不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才能保持精神的警觉、肌体的健康。否则,“温水里煮青蛙”,到病入膏肓,恐怕就悔之晚矣。
开会提不出问题,发言抓不住要害,这本身就是问题。它反映出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或不学习不研究,脑子生锈,“山间竹笋肚内空”;或作风不深入,不了解情况,雾里朦胧对问题看不清楚;或有私心杂念,不敢在公开场合摆实情讲真话。有话摆到桌面是君子,是补台,背后议论是小人,是拆台。
开会能不能提出问题,行文说话有没有分量,还体现一个担当问题。是直面矛盾、敢于碰硬,把功夫用在解决问题上,还是回避矛盾、能拖就拖?是在其位、谋其政,言必信、行必果,还是明哲保身、但求无过,混日子、图清闲?是一事当前,不遗余力解难题,还是怀揣个人的小算盘,顾惜自己的“羽毛”?担当之中见精神,不担当、不作为,正是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。
会风文风,是检视作风的最好窗口。会风正文风好,激发的是崇尚实干的正能量,彰显的是推动事业发展的自觉性与坚定性。当然,改进会风文风是一个持续过程,不是一次强调便可精进,更不能指望每次会议都能达到动机与效果的完全统一。但无论怎样,我们的会风文风一定要改,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效率观念,一定要有质量,出成果,见效益。